内容简介:
本书描写一战后的美国,痴男盖茨比的梦幻人生。
小说中,退伍军官盖茨比深深爱着的富家女黛西……某次,他的朋友尼克说“黛西的声音不踏实”声音里滿是……“尼克犹豫着选一个词儿。盖茨比突然说:”她的声音里满是金钱。“尼克一下子就意识到,这个女孩清脆的声音里,有一种永不枯竭的魅力,是一种响亮的金属乐曲声。
精神空虚,命运无常,成为几位主人公命运中最大的悲剧成份。对这种悲剧成份的揭示,正是这部作品的吸引力所在。因为我们今天来看它,仍然有强烈的现实感。
盖茨比出身卑微,贵族小姐黛西是他的战前情人。盖茨比从战场回来后,利用战后的混乱做非法生意(在药店的柜台上贩卖私酒),赚到了大量的钱,用最奢侈的生活方式迷醉着自己的精神。但这个男人却一直坚守着一个辽远的爱情梦想:黛西姑娘。他特意在已婚的黛西家附近,建了一座纸醉金迷的豪宅,想让黛西相信自己与她是同一阶层的人,是有能力让她快乐的人。他在流光溢彩的晚会上大宴宾客后,经常独自站在海边,默默注视着黛西的那盏绿色的灯……他相信那绿色的灯光下,有激动人心的未来。
盖茨比终于利用朋友尼克的下午茶时光,将他的表妹黛西吸引回以往的记忆中。而那个5年前就嫁入豪门的黛西,惊讶于盖茨比的财富,即刻旧情复燃。然而某晚,黛西开快车,她辗死了威尔逊太太后,甚至没有停车。她面临着威尔逊先生的疯狂报复,他一直在寻找辗死爱人的那辆车。这个中篇小说的结局,是盖茨比被威尔逊枪杀在游泳池里,因为威尔逊从黛西的丈夫那里得知,盖茨比就是那辆车的主人。可他和黛西的丈夫一样,完全不知道,那天开车的司机,其实是黛西。
得到盖茨比被刺杀消息的几个小时后,黛西便和丈夫离开了海湾的家,绿色的光束永远消失了。最后陪伴在垂死的盖茨比身边的,是尼克。他一直期待着黛西的电话,但是没有。她甚至没有在盖茨比的葬礼上送来一个问候或一朵鲜花。
为了一个虚幻的梦,盖茨比付出了高昂的代价。他死后的寂寥与他生前的高朋满座,形成了鲜明反照;他的情感坚守与社会价值观的激烈碰撞,只不过铸出了一个莫大的讥讽。
“他站在那里,站在月光下,守候着虚空。“菲斯杰拉得在小说中用无情的笔触,对盖茨比的爱情梦进行了异常残酷的描写。作者将爱情与金钱紧紧地捆绑在一起,确实能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一直跟着这支笔,相继不绝地产生着清晰的现实感。
作者简介:
作者菲次杰拉德是残酷的毁梦高手,他的作品都带有自传性质。他发表于1920年的小说《天堂这一边》、《最后的大亨》、《美与孽》和《夜色温柔》,也都是这种以现实撕碎梦想的故事。他的描写,总是能让读者清醒地感受到:发于纯洁爱情的心声,与物质社会的金属声是很难交响的。
尽管人们还是渴望感受纯洁的情感,但物质社会总是让梦想者失望再失望。无数爱情梦的起点是虚空,终点是幻灭。作者本人就是命运中的绝望者。他生于1896年,很年轻就才名远播。他幸运地娶到了富家女热尔达,从此步入上流社会。想不到热尔达患有精神病,不得不多次住进医院。菲次杰拉德在孤独中酗酒、潦倒不堪。1940年他心脏病发作,死时才44岁,已有170多个短篇小说问世。而他的爱妻热尔达,也死于医院的一场大火中。
读后感受:
纯洁美好的情感,在农耕社会,是值得为之牺牲一切的。而在工业时代,仅是一种价值观而已。20世纪初的美国,价值观的多元化,社会的兼容性,在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中已经体现得相当透彻。如果没有这种透彻,这本书不可能在1925年发表近90年来,仍然有这样的阅读魅力,跨越时代的钥匙就是兼容性。
合上这本书,我更相信,一部文艺作品长久不衰的生命力,至少得有三个来源:永恒的主题、价值观的兼容、率真强劲的笔力。
我读到的,是1925年以来105种版本中的最新版本,译者,周彦。
漓江出版社 2013年9月出版。 书价:19.80元 。
但我没有看到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对此书的万言导读本。
推荐理由:
起初,是在电影院看了今年的3D大片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。
之后,有些思索没着落,又去书店找到此书。开卷后感到,电影完全改掉了这部文学作品的哲学精神。电影院里,人们更注重的,是娱乐性。在银屏上,许多快乐的视听感受都是一带而过的。此作的文学原创,更突出了情感隐密、社会阶层和价值需求的复杂性,故尔推荐给大家。